1944年9月下旬,四大战胜国——中国、美国、苏联和英国——的代表齐聚华盛顿,召开了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会议的核心议题是讨论如何建立一个战后国际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其架构和职能。这次会议也是战胜国首次勾画出联合国的蓝图,为第二年正式成立的联合国奠定了基础。在成立后的联合国中,中、美、苏、英四国成为了常任理事国,毫无疑问地占据了核心地位。
然而,作为五常之一的法国却没有参与此次会议,甚至在联合国筹建的初期,法国几乎被排除在外。令人意外的是,在确定联合国核心成员国时,长期被忽视的法国突然被提名,并顺利地成为了五常之一。这一突如其来的决定至今仍然让许多人对法国作为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感到质疑,认为其名不正、言不顺。那么,法国究竟凭什么获得这一地位呢?
展开剩余86%追溯到1940年5月10日,正值一个安静的星期日早晨,西欧的空气弥漫着一种不安的沉寂。然而,这种宁静并没有持续太久。就在法国人民还在沉睡时,纳粹德国的轰炸机开始肆虐,向机场、铁路、军队驻地以及各大城市投下了成千上万的炸弹。法国尚未醒来的同时,自己的领土已经被德军摧毁得面目全非,周边的荷兰和比利时也遭遇了同样的厄运,瞬间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这场轰炸标志着法兰西战役的开端,希特勒的纳粹军队正式向西欧各国宣战。虽然西欧各国早在德国闪电入侵波兰后便已察觉到纳粹的野心,但他们依然未能有效阻止德国的攻势。英法两国拒绝了希特勒的和平建议,决心组建联军来对抗德国。然而,法国军队的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在防线如马奇诺防线的设定上寄予过多希望,而这一防线在德国的机动战术面前不过是一纸空文。面对德军日益强大的攻势,法国军队在溃败中几乎丧失了所有抵抗力。
1939年,英法联军在法国的战场上尝试与德军对抗,结果英吉利海峡的战斗也未能改变局势。1939年5月,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开始了著名的大撤退,数十万英法联军被一支临时组成的民间船队从绝望的战场救出,勉强保住了反攻的希望。然而,法国本土已不可挽回地陷落,巴黎面临着即将被德军占领的命运。
法国人民经历了惨痛的一战,而此时又面对同样的敌人。即使军队在名义上有保卫国家的使命,但面对纳粹的威胁,许多人早已心灰意冷。法军退守巴黎,却放弃了对首都的防守,任由德军毫无阻碍地占领城市。1940年6月14日,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上飘扬着纳粹的旗帜。几天后,贝当政府宣布停战,法国签署了投降协议,第二天,贝当代表法国在投降书上签字。
战败后的法国开始了与德国的合作,甚至成为了纳粹机器的一个辅助者。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持续太久。戴高乐的登场给法国带来了希望。1940年6月17日,戴高乐毅然离开法国,来到伦敦并发表了著名的《告法国人民书》,呼吁全国人民继续抗战。“法兰西的事业不会失败,抵抗的火焰永远不会熄灭!”戴高乐的言辞激励了无数法国人,组成了自由法国运动。尽管法国的政府已经投降,但自由法国继续与德军作战,成功维持了法国在抗战中的声音。
自由法国军队不断壮大,并最终在1944年8月重新占领巴黎,标志着法兰西荣誉的恢复。尽管法国二战初期的表现不佳,但戴高乐及其领导的自由法国给了国家一线生机,使法国得以在战争结束后重新赢得国际地位。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宣布向同盟国投降,而两年后,德国在柏林签署投降书,彻底宣告二战的胜利。1945年5月8日,随着日本的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战争的胜利为战胜国提供了重新构建世界秩序的机会。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这三位领导人在联合国的发起过程中掌握了话语权。
美国为二战中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它通过《租借法》为英国、苏联及其他国家提供了物资支持,并参与了包括中途岛海战、诺曼底登陆等关键战役。而苏联则在德国西线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消灭了大量德军,并以惨重的代价为盟国胜利立下赫赫战功。英国同样为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尤其是在空战与海战中,英军展现了非凡的勇气。
随着战争结束,三大胜利国——美国、苏联和英国,在新的国际秩序中自然占据主导地位,而关于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他们都希望能够增强自己的权力。为了牵制苏联,美国积极推动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毕竟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胜利是不可忽视的。尽管最初苏联和英国对这一提议有所保留,但由于中国对抗日战争的巨大贡献,他们最终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
然而,法国的加入并非单纯依赖于它的战斗表现。虽然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显得消极且迅速投降,但它依然有足够的实力和战略价值。首先,法国在战后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广袤的殖民地,其综合国力在全球范围内保持在前五名之内。而且,法国的地理位置使它在西欧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此外,法国曾是一个全球霸主,历史上曾多次称霸世界,其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法国的殖民地扩展到了全球多个地区,尤其是非洲,法国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至今未曾消退。尽管在二战后,许多法属殖民地纷纷独立,但法国在这些地区的文化影响仍然深远。正是基于这些历史遗留的因素,法国在战后迅速恢复了国际地位,并成功获得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
至于法国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全球影响力,其原因不仅仅是历史遗产和殖民地,而是法国长期坚持独立的军事和外交政策。法国在核武器的研制上领先于大多数国家,而在与美国的博弈中,法国始终坚持自己的主权,拒绝完全依赖美国。这使得法国不仅在军事上保持了独立性,也在全球事务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因此,尽管法国在二战中的初期表现不佳,但其悠久的历史、强大的国力以及对全球事务的持续影响力,最终使得它坐稳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位置。与其他五常国家相比,法国无论是在历史、军力还是国际影响力方面,始终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发布于:天津市